特别说明:此文为完成市政府法律顾问调研任务而撰写
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像宿迁市这样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新兴地级市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凝聚人气,推动宿迁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尽快赶上甚至超越周边兄弟市域发展水平,具有十非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是1999年加入宿迁市民行列的新人,可以说见证了宿迁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脏乱差到高大上的整个发展过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件事:一是刚来宿迁市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出了长途汽车站走了二十分钟没看到一个十字路口;二是陪老家亲人到幸福路轻工市场逛服装店,一摸一问不买不让走,甚至出口骂人。
二十年前,可以说无论城市规模还是城区建筑及街道规划,宿迁市都给人留下落后小县城的感觉。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全体市民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宿迁市无论城市规模还是楼房馆舍街道公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市民素质的提高十分明显。无论走到哪里,吃饭也好购物也罢,即便只问不消费,服务人员都会热情解答询问,并礼貌性地招呼“欢迎下次光临”。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宿迁市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光荣称号,也算是名至实归,名副其实。
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不可忽视。尤其在后创卫时代,如何保持宿迁市来之不易的“全国卫生城市”的光辉形象,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广聚天下人才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缩小与苏南发达地区的差距,事关重大。笔者认为,作为营商环境的门面,城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问题不容忽视。保持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洁清新就如人的脸面一样,脸洗得是否干净,气色是否红润健康,关系到城市对外的第一印象。细节决定成败,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笔者喜欢早起锻炼,闲暇之余喜欢游山玩水逛公园,所以会特别留意宿迁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问题。每当沿着古黄河风光带漫步之时,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绿草青青、水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总是令我陶醉其中,留恋忘返。但一些街道、广场、隔离带中随意丢弃的垃圾,尤其每逢节假日人员聚居的公共区域,总是垃圾满地,污秽不堪,十分令人寒心和厌恶。有感于此,笔者此文就以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治理为视角,通过比较研究为宿迁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出谋划策,贡献绵薄之力。以下为正文:
一、 宿迁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发现在我市广场、街道、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区域,随地丢垃圾、倾倒污水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不文明现象反映出城市生活垃圾在产生、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各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一)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大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旅游业的发展,外加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拥入市区,人口的增长伴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长。这导致公共区域面临不断攀升的垃圾收集、运输、中转、处理压力。
(二)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不佳
虽然,城市公共场所和主次干道两侧绝大部分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了分类收集果壳箱等垃圾收集容器,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发挥垃圾分类的应有作用,市民分类投放垃圾行为还未蔚然成风,垃圾分类收集率偏低,垃圾分类处理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
(三)监管惩戒措施不足。
学校、医院、广场、商业街区等商业繁华地段,特殊时段丢弃制造垃圾严重,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惩戒措施,往往一场商业活动结束,满地都是垃圾。
(四)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低。
如何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题中之义。但就目前宿迁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来看,在垃圾资源化利用中还存在着部分垃圾处理设备老化、技术相对滞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导致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基本属于粗放型的外运再加工。
二、 宿迁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扭转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在环境卫生保护方面的宣传不到位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客观上大大提高了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卫生观念,但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中去,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对乱丢放垃圾行为进行曝光,甚至纳入个人信用体系,从而达到引导爱护环境卫生习惯,吓阻破坏环境卫生行为的效果。
(二)垃圾处理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要解决我市环境卫生治理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执行我市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而依法行政不可避免的要求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其前提和保障。虽然国家层面已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但就宿迁市而言,尚需因地制宜制订具体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市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地方立法,完善环境卫生治理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三)中小学幼儿园欠缺环境卫生保护方面的教育
一个良好的习惯和理念的形成,都是长期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结果。笔者发现在中小学幼儿园门口,学生随意丢弃包装袋、纸屑、糖果、零食的现象十分严重,足以说明学校对环境卫生保护教育的欠缺。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都会相互传染,互相影响。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教育出高素质的未来城市建设者、守护者,才能保持一个城市的持久文明进步,也才能维护城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整洁清新。
(四)政府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改善的财政投入不足
我市对于环卫设施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比例较低,尤其在城市公共区域和城市郊区,对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有待加强。
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治理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问题,尤其是垃圾处理问题是各个国家、地区均面临的不可忽视的公共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已有一批城市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通过分析这些城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能为我市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福冈市
日本福冈市依靠国民普遍的环境公德意识与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市政府对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的较大投入,已基本实现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福冈市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输具有高度的程序化。道路清扫由政府委托民间公司负责。道路清扫使用一台洒水车、一台扫路车和一台垃圾收运车的组合。道路的清扫频率视不同地段情况分为每天一次、两天一次和三天一次,道路的清洁水平很高。居民生活垃圾的排放和收集,按不同种类有不同的规定,可燃垃圾(包含厨房垃圾),每周只收集两次,都为定时定点;非可燃垃圾每月只收集一次(也是定时定点);大件垃圾(如废旧家具)的排放,应申请预约,自觉贴上付费券,按约定时间和地点排放。居民排放任何一种垃圾(包括需付费的大件垃圾)的过程,都没有人监督,但居民的自觉性很高,没有出现乱丢垃圾的现象。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福冈市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鼓励重复使用,同时把市民教育作为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此外,福冈市建立资源化中心对垃圾进行资源再生利用,设立再利用广场鼓励将生活用品周转利用。市内资源化中心(垃圾回收处理厂)主要处理非可燃垃圾、大件垃圾、废旧木料及树木枝叶,用于填海区土壤结构改良;开展市民环保启蒙教育,且特别重视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并指定垃圾减量监测员与指导垃圾回收志愿者,举办“福冈垃圾对话,市民论坛”,让市民参与垃圾问题的讨论,加深对市民的宣传教育,使得福冈市民良好的公德意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为有利的因素。
(二)杭州市
杭州市政府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也高度重视,制定和通过《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杭州市餐厨垃圾处置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立法手段确立垃圾产生者包括单位和个人从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明确垃圾产生者或排放者对垃圾处理必须承担的责任;制定刺激性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按照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承担责任”的原则,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鼓励垃圾处理企业及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颁布《杭州市老城区生活垃圾处置价格等调整方案》,将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的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垃圾处理价格更趋公平、合理,以利于垃圾处理行业适度市场竞争的展开;制定“扶持性”的垃圾产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得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不断完整,运作不断成熟。
四、宿迁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状况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我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结合对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的借鉴与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政府引导为主,加大多元主体的合作
转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下放社会管理权力重心,打破原先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一体化的局面,让更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同时大力加强与该社区内非营利组织、私营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的合作,达成资源的共享和有效配置,共同治理环境卫生问题。
(二)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树立并增强符合环保理念的垃圾处理意识
城市环境卫生的维护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政府必须加强对普通市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加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通过不同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小区、进学校、进单位的活动,小区居民通过注册垃圾分类卡,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获取积分,获取的分类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抽纸、洗洁精、香皂、洗手液等生活用品,以此激励市民投身到垃圾分类处理的日常活动中。
(三)完善垃圾治理法规政策体系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尽快制定环境保护和卫生治理方面的法规政策,依法监管、依法治理,倡导与强制相结合,用完善的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守护我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
(四)加强执法巡查力度
围绕车站、码头、学校、医院、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组织城管执法人员流动巡查执法,及时制止乱丢垃圾行为,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爱护环境,维护城市干净整洁。对于屡教不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市民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必要时将其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并与其个人信用挂钩。